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銀月之河

-

一週之後,蘇寒終於做好萬全的準備,打算出發前去銀月之河河畔悟道。

梵天聖者派出的人,將蘇寒帶到銀月之河外圍便止步了。再往前走,就是悟道之地的禁區,隻允許悟道之人進入。

蘇寒也不猶豫,一個閃身,便進入了。

銀月之河,是一條環繞群山萬壑之間的河流。時而平靜,時而奔騰,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氣象。

蘇寒沿著河水,逆流而上,感受著這銀月之河的氣象,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知道,這銀月之河河畔之所以被稱為悟道之地,肯定就有它的道理。

這銀月之河河畔,肯定是一個極其適合悟道突破的地方。

至於到底合適在哪裏,這卻要自己去把握。

從現在到聖山聯盟大會,還有五個月的時間,如果用心把握的話,一定會收穫很多。

這銀月聖山之中,有著四季氣象,而銀月之河的氣象,也是瑰麗多姿。

有時候,蘇寒看著這河畔氣象,便會忍不住覺得,這河畔的氣象,就如同人生之旅一般,有高峰,有低穀,時時刻刻風雲變幻。雖然偶爾會有挫折,但那種多姿多彩,冇有親眼目睹,親身經曆,根本難以想象。

有時候,蘇寒在這銀月之河河畔,看見鳥語花香。

有時候,蘇寒看見花落花開。

有時候,蘇寒看見枯葉片片。

有時候,蘇寒又看見雪花紛飛。

在這銀月之河河畔冥想,蘇寒每一天,都有新的體悟。

他不知道其他人在此悟道的時候,都是什麽樣的體驗。不過,蘇寒在這裏,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裏,的確是一個極佳的悟道之地。

在此悟道,或許不會是那種天地靈氣很濃鬱的寶地,但是,此地所蘊含的氣象,那種法天象地,道法自然的感覺,卻是很多所謂的修煉寶地所不能比擬的。

天地,自然,萬物,本心,在這裏,達到高度的共鳴,高度的統一。

在這裏,也更容易激發出與天地共鳴的靈感。

大約一個月後,蘇寒引動了心中靈感,一下子靈台大開,找到了突破玄機,領悟了天地奧妙。一下子從皇境一重,突破到皇境二重。

不過,蘇寒知道,這還遠遠不是結束。還有四個多月的時間,而且自己內心的靈感,也遠遠還冇有得到噴發和釋放。

在這銀月之河河畔,蘇寒儘情領悟,整個人,沉浸在無儘玄妙的武道至理中。

……

四個月後。

銀月聖山四大聖者勢力齊聚,為即將到來的聖山聯盟大會做準備。

這次會議,四大聖者非常難得的全部到場。

梵天聖者,身穿一身暗金色袍服,顯得大氣雍容,坐在最上首。那第一聖者的氣象,顯露無遺。

蝕日聖者,穿著火紅色袍服,看起來,顯得有些心事重重。麵無表情的坐在桌子旁邊,目光微沉,時不時看梵天聖者一眼。

南鬥聖者,卻是一尊身高足有兩米多的巨漢。

而飄花聖者,則是一名容貌秀美,淡雅出塵的女子。隻是那法眼微微睜合之間,帶著一股動人心魄的力量。

四大聖者齊聚,梵天聖者首先開口道:“各位,聖山聯盟大會,即將開始。這一次,我們銀月聖山,得到八個參與天才角逐的名額,按照老夫的意思,每位聖者門下選出兩名天才,諸位可有意見?”

飄花聖者微笑道:“自然冇有意見,我這邊人選都已經定好了,隻是不知道你們幾位的意見?”

那邊南鬥聖者卻是頗感興趣的樣子,問道:“飄花道友選的是哪兩個?其中應該有那姬落吧?”

飄花聖者笑道:“姬落是我門下最強天才,最近又得到機緣,修為一下子跨越到皇境七重層次,兩個名額自然有他一個。另一個則是以智計見長的唐竹。”

南鬥聖者臉上不由得露出羨慕之色,皇境七重的天才,如果是他南鬥一脈的就好了。這次兩個名額,南鬥聖者雖然也選了門下兩個最強的天才,但是輪到實力,還是比飄花聖者門下的姬落差遠了。

蝕日聖者則是淡淡道:“哪次聖山聯盟大會不是選的最強天才,但始終還是跟別人有差距。”

飄花聖者臉色一變,不由得反駁道:“這次不一樣,姬落是皇境七重天才,這在以前我們銀月聖山是冇有的。我相信,這次聖山聯盟大會,姬落能打出一片天來。”

南鬥聖者也打圓場道:“蝕日老哥,這一屆我們還是很有希望的。隻要發揮好的話,應該也不至於被踢出聖山聯盟。”

蝕日聖者冷笑道:“你們儘管樂觀,我保留意見。”

這個時候,一直閉目養神的梵天聖者也睜開了眼,淡淡道:“這次聖山聯盟大會,我們的原則就是六個字,儘人事,安天命。該做的努力,我們都已經做了,如果我們銀月聖山真有足夠氣運的話,這一次的聖山聯盟大會,說不定就是我們否極泰來的一個時機。”

梵天聖者這一番話說完,其他三名聖者都冇有馬上接腔。顯然,他們內心對於梵天聖者的氣運之說,還是有些不以為然。

飄花聖者見氣氛有些冷場,便開口笑道:“梵天一脈這次,應該也是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那兩個人選,想必梵天道兄心中也早有安排吧?”

梵天聖者點頭道:“那是自然。這次我梵天一脈,也是挑選了門下最優秀的兩個傳人,相信能與往年有不同的表現。”

飄花聖者很感興趣的樣子,追問道:“是誰?該不會其中有梵天道兄剛立的那位接班人?”

隨即又推翻道:“也不對,那姓蘇的小傢夥實力隻有皇境一重對吧?雖然我個人比較看好他未來的潛力,但要參加聖山聯盟大會,皇境一重修為顯然遠遠不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