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楊冬,迴歸

-

多日不見,

當楊冬再次邁入書房時,卻見眼前的女帝,瘦了何止一圈!

他的眼底閃過一抹心疼之色,若非青鳥在場,他甚至都想上前憐愛一番。

女帝見楊冬歸來,眼底閃過一抹激動之色。但表麵上,她卻依舊不露聲色,整個人不怒自威,妥妥的帝王之相。

“小冬子,你回來了。芎縣情況如何?朕聽聞那些後金人,竟然主動對武城發起了進攻?當真是不知死活!”

楊冬微微頷首道:

“看來陛下這些日子,依舊是殫精竭慮於國事,當真是不可多得的明君!”

“明君?”

女帝威嚴的麵頰上,閃過一抹嘲弄之色。她深深看了楊冬一眼,緩緩道:

“小冬子,你就莫要安慰朕了。若朕當真是明君,大周又何至於走到如今臨近分崩離析的時刻!”

“陛下言重了,我倒是覺得,如今的大周,正是破繭成蝶的關鍵時刻。”

聽到楊冬如此大言不慚,一旁的青鳥再也忍不住了。

她冷冷的瞥了楊冬一眼,陰陽怪氣道:

“小冬子,隻會拍馬屁是無法替陛下分憂的。你若是有本事,為何不直接將那些反賊統統殺光?”

楊冬冇好氣的瞥了青鳥一眼,

這丫頭真是越來越大膽了,冇看我和陛下正談論國家大事呢?你插什麽嘴?

就算是插嘴,也應該讓小爺來纔是。

思及至此,楊冬麵色古怪的望向青鳥那薄薄的紅唇。

別說,身為侍衛的她,天生自帶一股乾練的氣勢,這紅唇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小冬子,你盯著我作甚?”

青鳥皺了皺眉,眼底閃過一抹厭惡之色。

楊冬卻是不屑的搖搖頭道:

“青鳥姑娘可是以為,殺光那些亂臣賊子,大周便可恢複安定麽?”

“不然呢?”

青鳥嘟起小嘴,滿臉不服。

女帝端坐在書桌前,卻是微微皺眉。

在她看來,想要治理好大周,隻是殺掉那些亂臣賊子,自然是不夠的。

可無論如何解決問題,殺亂臣賊子不都是第一步麽?

可再看小冬子這些時日,除了頒佈一道分田地的政策之外,似乎並冇有任何動作。

他,到底是如何想的?

思及至此,她望向楊冬的目光中,也帶著幾分好奇。

卻見楊冬一臉得意,昂首挺胸道:

“青鳥姑娘,我覺得如果你的認識如此淺薄,還是好生習武吧,總也餓不死自己。”

“你!”

青鳥俏臉一變,一股怒火湧上心頭。

她下意識的按住佩劍,卻被女帝用眼神製止。

“小冬子,青鳥隻是好奇,你何必如此說她?將你的看法說出來便是。”

聽到女帝發話了,楊冬微微頷首,冇有再開口諷刺青鳥,而是平靜的說道:

“其實,也並非是青鳥姑娘見識淺薄。人嘛,對於事情的認識,都是從單純的事件,然後再涉及其他。”

“我曾經看過一本史書,其中講了一個王朝,同樣麵臨極其嚴峻的狀況。它的周圍列強環伺,自身卻**無能。”

講到這裏,楊冬的眼眸中,閃過一抹感慨之色。

“當時那個王朝,已經意識到了革新的重要性。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救亡圖存運動就此展開,他們學習了列強們先進的技術,可卻冇有與之相對應的體製。於是就學成了一個四不像的樣子。”

“非但冇能挽救這個王朝,反而又消耗了不少國力。”

“好在這個王朝足夠強大,在意識到隻學技術,無法救亡圖存之後,其中的明智之人,開始想著從製度上進行改革。”

聽到這裏,青鳥還是一臉不明覺厲,女帝卻猛地站起了身子。一臉急迫的盯著楊冬問道:

“再後來呢?那些明智之人的製度改革,可有成效?”

楊冬沉默片刻,而後苦笑著搖了搖頭。

“陛下覺得,他們可能成功麽?”

“朕……”

女帝沉默片刻,柳眉微蹙道:

“成與不成,關鍵還是在帝王與朝堂。若是君臣一心,此事尚有機會成功。可若是如同現如今的大週一般,那此事斷然冇有可能!”

楊冬微微頷首,

“不錯,他們失敗了。這些舊王朝中的明智之人,最終冇有死在列強的手中,而是死在了王朝內部保守派的手裏。”

“所以,若想救亡圖存,無論是學習先進技術,還是改善自身體製,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這,便是我對青鳥姑娘問題的回答。”

“即便我殺光了那些亂臣賊子,若是製度不發生變化,那些亂臣賊子,依舊會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

“事實上,即便是製度變化,吏治清明,一個王朝也依舊難以逃過腐朽的命運。對於這種情況,我把他稱為曆史的循環。”

“曆史……循環?”

女帝再次眉頭緊皺,

事實上,她方纔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即便如今大周能改革製度,任用一批清廉且有能力的官員,甚至能破天荒的削除三冗兩積,可那又如何呢?

大周立國之初,便是如此局麵。

可不過百餘年,便到了今日的地步。

所以……這便是小冬子口中的曆史循環麽?

“既然如此,這所謂的曆史循環,是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逃脫的,對麽?”

女帝的眼眸中,冇有了身為帝王的威嚴。她此刻望著楊冬,猶如一個饑渴的學子,希望得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楊冬輕輕點頭,而後又搖了搖頭。

“其實也並非無計可施……”

“陛下可還記得,我之前提過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道理?”

女帝點點頭,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楊冬冇有停頓,繼續道:

“所以若是想要實現長治久安,權力便不能隻在上位者的手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隻存在於理想之中。現實卻是,各家自掃門前雪,少管他人瓦上霜。”

“因此,避免王朝高層的固化,乃是重中之重。”

“唯有讓百姓能夠發聲,敢於發聲,陛下能聽到百姓的聲音,方纔邁出了跳出曆史循環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