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天一萬步

飯局結束將近八點半,陳國華打了個車讓滴滴司機送胡強和國贛回去,自己沿信江邊穿過月亮橋,來到了中洲公園散步。

一天一萬步,這是陳國華給自己定下的目標,除非天氣原因,餘下的時間他都堅持著走下去。

親戚朋友眼裡的陳國華,老氣橫生,不善言辭。

其實他不是不愛說話,相反的他說了好多話,也很會說話。

陳國華每天早上六點準時起床,做個簡單的早餐,六點半把孩子叫醒,吃了早餐去上學,其實有時他也覺得累,想著賴一下床,但想想覺得不妥,他要給孩子立個榜樣,平日裡對子女的諄諄教誨,少了身體力行,就會顯得蒼白無力。

他也曾試圖和老婆協商,讓她早上早點起床,可是幾次下來除了無謂的爭吵,其他一如既往,後來陳國華想通了,他覺得網上有句話說的很對,世界上最愚蠢的事就是同老婆講道理。

陳國華覺得與其糾纏生活的瑣事,還不如自己去做,順帶也可以讓老婆睡個懶覺,女人嫁給他冇收彩禮,這些年也冇給過她富裕的生活,既然物質上滿足不了女人,那就行動上多付出一點,也算是一種愛吧,自從有了這個想法,陳國華就不再叫老婆起來煮早餐了。

早餐過後,陳國華就到窯廠去,現在他的窯廠有三十多員工,他每天去廠子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窯頂,看窯火,同燒火師傅一起討論熱量和排風的問題,這是個挺專業的問題,看似簡單的添煤排風,外燃和內燃(磚坯中的煤)的配合,內外燃和排風的配合都不是一成不變,需要師傅有豐富的經驗。

陳國華從二十歲開始接觸這一塊,一轉眼十六個年頭,也算是技術老道的門內漢。

下了窯頂陳國華就去到破碎車間,磚塊質量的好壞和產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就取決於破碎車間。

破碎車間剷車師傅頁岩和內燃煤的比例首接影響到產量,滾筒篩篩網的目數影響破碎的出料速度同時也影響磚坯的質量。

陳國華每天都要將進庫原料和燃煤大卡做個化驗,然後交代剷車師傅配料的比例,這樣還不放心,他還要在那看著師傅工作一個小時左右,確保師傅不會疏忽,纔去製坯車間看生產。

磚坯要質量過關,陳化是第一步,隻有讓破碎好的原料在陳化庫裡待足了時間,磚坯纔能有粘性,燒出來的磚才能確保硬度。

陳國華到陳化庫習慣性的抓破一把原料,用手捏捏,幾秒後緩緩的鬆開手,看看原料的形狀用來判斷陳化的質量。

這種僅憑一捏一來判斷物料的陳化進程也是陳國華這些年的經驗總結。

接下來就是到檢修平台,和機修工聊一聊生產設備情況,哪些運行正常,哪些需要檢修,哪些需要更換都需要有個瞭解。

這就是陳國華的一個上午,到了吃午飯的時候隻要冇應酬他就和工人在一起吃員工餐,廠裡的煮飯阿姨是陳國華的二姨,燒的一手地道的大鍋飯。

陳國華經常和二姨說讓買菜的時候多買點肉,他說工廠效益不管好壞,也不差吃飯的錢,工人辛辛苦苦乾活,總該吃好一些,吃飽一些。

吃了午飯陳國華把機修,剷車師傅,叉車師傅,廠長叫到他辦公室。

陳國華的辦公室是一個二十來平方的簡易棚,除了一張辦公桌就是一個茶桌,陳國華喜歡喝茶,廠裡也需要一個茶室來招待客戶和政府人員。

他把廠裡主要人員叫到一起除了和大家到一起喝杯茶交流一下感情,更重要的是提醒他們在生產過程一定要注意安全。

陳國華很注重安全生產,他廠房牆上的標語就是‘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可就是這樣去年七月在陳國華的廠裡還是發生了安全事故,一個鋼構檢修的承包公司的員工在他廠裡的做檢修時失足甩下,造成重傷。

雖然鋼構公司主要責任可陳國華還是被瞎折騰了好一些日子。

下午陳國華就會坐在辦公室一邊喝茶一邊給客戶打電話,近的邀過來一起喝茶,遠的就約時間一起聚聚,說著一些恭維的話,迎合著客戶的喜好。

有喜歡吹牛的,陳國華要陪著一起吹牛;喜歡哭窮的,陳國華陪著一起哭窮;有喜歡抱怨生意難的,陳國華陪著一起抱怨;有一本正經的,陳國華要跟著一本正經。

這樣的生活陳國華從十七歲開始接觸,從不懂到不會,從學著到精通。

三十六歲的陳國華覺得很累,但他知道生活冇有簡單的,他也就默默的堅持著。

隻是到了下班,他什麼都不想說了,就想一個人走走,吹吹信江的風,看看中洲的景,再心裡默默的給自己打氣。